{教育快讯}博物馆如何让孩子更感兴趣
本篇文章2748字,读完约7分钟
北京天文馆幻灯片
在中国科技馆,孩子们对展品非常好奇,但却无法理解具体的内容。
在自然历史博物馆,父母一次学习展品的内容,然后告诉孩子们。
不久前,在电视剧《小欢喜》中,一个从小培养对天文馆兴趣的中学生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启发了很多家长利用孩子的知识启蒙阶段,带孩子进入天文馆、科技馆等博物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虽然这些博物馆的大部分观众是儿童,但展品在文字介绍和语音解释方面都非常专业。不仅孩子喊“我不懂”,一些深奥的专业术语更是让父母一次次挠头。
发现很多博物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无法理解”的解释,很多孩子把时间花在博物馆里,甚至把一些技术体验设施当成游乐园项目。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感慨:在冰冷的博物馆里,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乔瑛子?
这个讲座太无聊了
学术介绍很难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因为孩子们对星星、月亮和太阳很好奇,市民葛女士上周带着孩子们去北京天文馆“探索宇宙”。但是,和孩子参观完天文馆后,她一脸失望:“一些重要展品的介绍太学术了,我看不懂,也不能告诉孩子!”比如天文馆展区专门介绍了一颗1998年发射的trace卫星。该卫星运行在穿过地球北极和南极的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上,在可见光和极紫外波段拍摄色球的过渡带和日冕。“我可以在这一段解释南北两极和可见光,但是我不太懂极紫外波段和日冕过渡带这样的专业术语。怎么跟孩子说?”
那么天文馆能提供解释吗?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在博物馆的A区和B区,只有保洁人员在维护卫生,没有翻译。据问讯台工作人员介绍,观众可以租用演讲机,有成人和儿童两种版本。但是演讲机只能在下午2点前租是不合理的。“我们要退房,所以只能在下午2点前租设备。”工作人员说。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下午2点参观天文馆,就不可能租到孩子能看懂的讲解设备。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科技馆。在一楼中华文明展厅,一个3岁的小男孩被大屏幕上华丽的动画所吸引,动画讲述了中国人发明火箭的故事。孩子瞪着他,他妈妈给他念着屏幕上的字:“南宋初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军用火箭,它是真正靠火药和气体的反作用力发射的...你明白吗?”母亲看完,问孩子。没想到孩子摇头问妈妈:“火药气体的反作用力是什么?”李女士无言以对,无法准确解释。“既然是动画,为什么不能用一些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呢?”她很困惑。
据科技馆咨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科技馆展区没有人工讲解或租赁讲解设备。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区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展品。然而,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每个展览都有一个二维码是不切实际的。“展品的介绍太专业了。我听完还得琢磨几分钟,然后试着告诉孩子。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每一个展品都要扫码,拿到介绍内容,很容易厌烦。希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现场指导讲解,与孩子保持互动,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她建议道。
科技馆成为“游乐场”
不知道哪个国家玩久了发明了指南针
“说它是天文馆里的一张幻灯片,让孩子们深刻体会,真是可笑!”上周末,徐先生和他的家人在参观了天文馆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人们注意到天文馆的空开放区放置了一张名为“星星陪伴”的幻灯片,吸引了许多孩子排队乘车。然而,这个滑梯和操场上的滑梯没有太大的不同,除了里面大约两米长的过道里有一些明星空。相比枯燥的展区,这张幻灯片的人气是“高”的。
在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区,专门设置了指南针和导航体验设备。我在电视屏幕前看到一艘帆船上的一个舵。孩子们可以控制方向舵的方向,电视屏幕可以实时反馈船只前进的画面。前来参观的小学生排队体验当舵手的感觉,系统设置了几个关卡,寻找正确的通过方向。但是发现有的小朋友把它当玩具,简单的用方向舵左右转动,然后就失去了兴趣。
“这是什么?”面对提问,一个六年级小学生赶紧回答:“指南针。”但是当他继续问“指南针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小学生支支吾吾地说,“我不知道……”其实体验装置旁边就有指南针的文字说明,第一句话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在科技生活展区,一名小学生正在体验使用液压传动设备抢篮球。设备旁边的文字描述了液压传动系统一般由动力部件(液压泵)、执行器(液压马达、液压缸)、控制部件(各种液压阀)和液压附件(油箱、管道、管接头等)组成。)。而成功抢到一个篮球的孩子,对读这些字一点兴趣都没有,手术后转而“玩”其他设备。
刘先生最近带着他8岁的儿子参观了科技馆。第二天,孩子居然对他说:“我还想去昨天的‘操场’!”他觉得因为缺乏贴近孩子的生动讲解,孩子几乎把科技馆当成了游乐场。
服务需要跟上
博物馆应该创造更多的儿童版本
北京天文馆的一大特色就是科普片多,所以馆内的剧场往往会吸引很多家长和孩子买票观看。在《走进黑洞》的电影院,许多孩子都被这张耀眼的照片惊呆了。但是,不难发现,影片过于专业。“看完电影还是不明白。”一位家长建议,既然天文馆的主要受众是儿童,那么这样的科普片就应该有儿童版,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多打一些比喻来开导儿童。
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博物馆之一。参观的时候正好是一群小学生参观的时间,但是整个过程都没有人给孩子讲解。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他们一停下来观看,老师就催促他们赶快走。
自然历史博物馆偶尔会有一些志愿者讲师。在恐龙公园,一名志愿者面对着孩子们,放慢了脚步:“你对恐龙吃什么感到好奇吗?我告诉你,我身后有很多恐龙喜欢吃蕨类植物。它们看起来很高,但不是树,不开花不结果!”这种讲解方式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听。但是整个自然博物馆里这样的志愿者很少。据志愿者说,像她这样的志愿者讲师并不多,哪一天哪一个展区也不固定。如果没有志愿者讲解,也可以提前几天预约人工讲解,但是费用比较高,150元/小时。有工作人员说:“博物馆人多,手册讲解主要是团体参观。”
显然,最吸引孩子的博物馆缺乏满足他们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那么,如何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专属服务”呢?一些博物馆开始了新的探索。例如,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为亲子家庭、小学生和中学生设置了不同种类的参观路线,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参观需求。
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为儿童提供专门的音频指南,并在博物馆内设立儿童艺术学习中心。孩子们可以通过拼图、绘画、拓片等个人经历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博物馆可以在年轻人未来的成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很多人的职业选择往往是因为年轻时受到了博物馆的启发。”原中国青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李认为,博物馆面临的第一个群体是全社会,当成人被视为主流群体时,忽视青少年的教育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父母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博物馆如何更适合青少年参观和学习需要进一步考虑。他建议为18岁以下不同年龄的观众提供更多细分服务。
北京晚报曹与图片
标题:{教育快讯}博物馆如何让孩子更感兴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