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人工智能学院如“雨后春笋”,教什么?怎么教?
本篇文章891字,读完约2分钟
在大学招生季,很多家长发现不止一所大学有了新名字——“人工智能研究所”。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它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这个朝阳产业如何融入高等教育体系,既能培养合格人才,又能准确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人工智能研究所会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又一加速器吗?
人工智能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成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纷纷效仿,人工智能研究所一度成为中国高校的“关键词”。
这背后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紧缺的现实。据业内估计,人才缺口在百万级。
据业内人士介绍,人工智能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兼具R&D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成为企业的目标。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分散在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多个部门,毕业生很难具备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体素质。
截至2017年12月,全国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设了86个两学科或交叉学科。据悉,许多尚未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已经将“人工智能”方向明确列为大数据和计算机的主要培养方向之一。
教什么?怎么教?
谈了半个月,发现不同学校的人工智能学院培养方向不同。比如中科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设立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智能人机交互等6个教研室;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计划开设“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与应用”两大方向。
“人工智能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没有哪所大学可以面面俱到。必须结合自身基础和优势来安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彭说。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在努力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级学科加入进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级学科,将极大地推动高校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菲表示,就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而言,中美两国几乎同时起步,合理的顶层设计将有助于加快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人工智能院校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很多受访专家认为,课程和教材是本科教育的关键,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如今,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设置仍然带有突出的“美国印记”,斯坦福大学等学校通过在线公开课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模块。"不仅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老师和企业R&D人员也在学习."吴菲表示,在初始阶段,中国的人工智能课程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优化方案。
据了解,为了尽快弥补不足,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计划从2019年起出版一批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涵盖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论和主要应用领域。
热潮中的冷思考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热门的人才培养方向。很多教育专家提醒,要冷静看待这一热潮,高校是否要开设相关专业,甚至建立相关院校和研究所,都要充分论证,尤其要避免“圈地思维”和四处奔波。
吴菲说,虽然高校有设置学科和专业的自主权,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没有交叉协作的环境,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就无法得到坚实的支持。
“学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们专门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跨学科学科发展的政策,为教师跨部门兼职提供制度激励,促进了教师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
为了弥补师资的不足,很多高校都将人工智能列为全球人才招聘的重点方向,也有学校选择邀请企业人才授课。例如,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与科大讯飞联合建设的。
目前,“中国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已经启动,5年内将培养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教育部还表示,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标题:{教育快讯}人工智能学院如“雨后春笋”,教什么?怎么教?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