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旦”趣谈:春节、新年日期如何确定?
本篇文章1555字,读完约4分钟
今天是1月1日,在许多国家被称为元旦。它代表着新年的开始,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快乐的节日。
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代,“元旦”最初是指现在的农历新年,也被称为“端日”和“郑源”。春节、元旦、元旦等名称和日期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演变过程。
古语“元旦”是什么意思?
说起元旦,如果按字面解释,可以理解为“第一天”。
“元旦”的“元”有开头和第一的意思,每个数字的开头都叫“元”;“旦”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的“太阳”代表太阳,下面的“一”象征地平线。这个组合象征着太阳从冉冉的地平线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因此,人们将“元”和“丹”这两个词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据说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单变量初始,万象更新。古代的元旦很受重视。晋代诗人蓝鑫写郑源:“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描述了当时过年的热闹场面。
古代元旦是什么时候起源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元旦据说始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据《晋书》,“帝颛以夏梦正月为元,实际上是元旦的春天”。
虽然“元旦”的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天从来没有变过,但是由于历法的原因,西汉武帝以前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不是很统一,各个朝代元旦的月份和日期也不一致。
比如在古代夏朝,夏历用孟希岳(一月)为正月,而商朝用殷历用腊月为正月,周朝用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定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此时的元旦变成了十月初一。
直到汉武帝时,“变来变去”的状态才基本结束:汉武帝元年,邓萍等人创立“太初历”,重新指定孟席月(元月)为夏历正月,并将孟席月正月(夏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春节这个名字的由来
时间到了1912年。当年1月,孙中山发布《临时总统颁布历书令》,要求内务部编制新的历书,然后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而不是“元旦”。
由此,中国有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的“阳历”,作为公共管理和国际交流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使用的“农历”,服务于农时和日常生活。
1914年1月,时任政府内务部在给总统的呈件中提出:“拟将农历大年初一定为春节,将端午节定为夏季节日,将中秋节定为秋季节日,将冬至定为冬季节日……”后来只批准了“元旦定为春节”,于是将传统的农历新年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的传统名称放在公历1月1日。
但民间专家小方表示,当时的政府虽然一直在推行公历,但甚至强迫人们不要过旧历年,春节期间严禁贴春联等民间活动,但普通百姓并不买帐,日常生活仍按旧历年过。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表新年法》。农历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被指定为“元旦”。至此,“元旦”已经成为人们庆祝的节日,传统的元旦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古代元旦吃什么?
“四季元旦,早春王朝”总是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古老的元旦院有盛大的元旦仪式。三国时期曹植的诗《慧远》:“袁媛古之才好,是为贾晖,是为这高堂设宴”。
有一种说法是,类似的庆典仪式、祈福祭祀等活动起源于古代社会的“蜡祭”,主要祭祀庄稼和收割神,如农业之神。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应该在新年伊始感谢“神灵”和祖先的保护,祈求来年的好天气。
这时候饮食也是丰富多彩的,《荆楚春秋》中有明确的描述。比如元旦到了,南朝就完成了荆楚一带的祝福语,其次是椒盐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盘。敷涂,吃鬼片,各吃一个鸡蛋...
仔细数着,有饮料,有食物,有药品,各有各的意思。在古代,元旦这天,人们按部就班地表演一整套风俗,热闹非凡。
明代诗人陈宪章在《元旦试笔》中提到:“邻墙旋转,款待宾客酒,幼子吟赏新年诗。”就像一张“新年快乐图”,描绘的是人们在庆祝传统的新年。(结束)
标题:(文化)“元旦”趣谈:春节、新年日期如何确定?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