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教育扶贫脱贫 家长学校也要办好
本篇文章3126字,读完约8分钟
1.教育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各种社会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心血,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贫困地区为例,在控制和保护辍学者的巨大努力中,一些儿童仍然一再辍学。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难道仅仅是因为没钱吗?
《贫穷的本质》一书曾经指出,在通过教育帮助穷人脱贫的问题上,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是因为没钱。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小学甚至初中都是免费的,但仍然有许多孩子不愿意上学。根本原因是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不知道教育的好处,因为教育的回报往往是十几年后,这让很多家长看不到教育投资的价值和效果,不想放弃孩子现在能赚到的钱。
笔者在对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的调查中发现,辍学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学生因路途遥远、道路危险而辍学;同时,由于贫困山区的学校缺乏英语、音乐、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无法开设完整的课时和完整的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山区贫困家庭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有些人更愿意让男学生打工挣钱,女学生承担家务。比如笔者在甘肃省临夏州调查时,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反映,每年都要派很多人到各地劝说打工的学生返校,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部分家长不配合,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成为扶贫的最大障碍,也是学生屡次辍学的最根本原因。所以单纯依靠学校教育通过教育脱贫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家庭教育,从教育源头解决问题。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源头在于家庭,根源在于家庭教育。
2.深度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分析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家长教育观念差,落后。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学生的家长真正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负有责任,只有35%的家庭能够承担这一责任。65%的家庭认为,只要孩子有足够的衣食,教育的全部责任就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有的家长甚至说:“只要孩子有吃有喝,反正想考大学,何必浪费时间和金钱呢?”老百姓没有靠山,就算考上大学,也很难找到工作;就算有工作,工资也很差,不用上学也能工作挣钱。“。这些普遍的观念表明,相当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他们的教育观念落后,家庭和学校之间没有共识和有效的合作,直接影响教育脱贫的有效性。
第二,家庭教育的功能和方法缺失。根据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面临四大困难,即“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我的孩子”、“我太忙了,不能帮助我的孩子学习”、“我没有时间”和“我不理解我的孩子的想法”。农村家长遇到的困难比城市家长更突出,超过30%的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然而,在贫困地区,相当多的父母根本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长期不履行职责,家庭教育功能基本丧失的情况屡见不鲜。目前,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在其余已建卡贫困人口中的比例已达到45.7%。代际家庭、单亲家庭、重疾患者家庭、残疾家庭整体比例偏高,家庭教育功能和方法严重缺失。
第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严重不足。关于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了家长学校和辅导指导中心,但主要建立在省市两级。广大农村地区县(区)、乡镇家庭教育指导站设备不全,无法为城乡家庭提供全纳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特殊家庭和贫困家庭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但实际上人力物力资源极其匮乏,指导服务严重不足。
3.如何弥补深度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不足
针对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上述问题,为了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迫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改变深度贫困地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扶贫与帮助人民智力相结合,可以使扶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贫困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物质贫困,但从根本上分析是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基于家庭教育是扶贫的源泉,贫困地区的父母应该在观念、思想和心理上得到帮助。必须唤起贫困地区的家长对教育的正确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为家庭教育注入现代科学理念和内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家长学校的建立,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生态。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各种手段、形式和途径,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授教育经验,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建设,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
第二,要努力提高极度贫困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要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绝大多数贫困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低,有的不会说普通话。由于知识贫困,他们缺乏教育能力是很常见的。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相当多的父母对科学的辅导方法知之甚少,无法与孩子交流。
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状况和家长教育能力的综合调查,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档案,充分掌握贫困家庭家长的详细情况,推进家庭情况的信息化和网格化管理,根据特殊教育家庭、留守家庭、代际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各种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准确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此外,充分利用高校和各种社会机构,招聘家庭教育指导员和志愿者,通过一对一或团体家庭指导,提高贫困家庭的家长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
第三,加快建立覆盖深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辅助,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覆盖深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扶贫目标体系。要在贫困地区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指导机构和专业人才,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等家庭进行教育指导、定期走访、宣传培训,深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协调、乡镇、街道、学校协调的家教指导体系,建立针对家庭的家教指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妈妈班”、“爸爸班”、“代际育儿”。
总之,通过教育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到目前为止,在教育扶贫问题上,我们加强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投入,采取了各种外部“帮助”和“支持”措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的内生动力在扶贫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扶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生活水源。“寻木的长者,会固根;欲流远者,泉深也。”。在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必须继续深化教育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从育人源头入手,加快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短板。家庭教育不应该缺席,父母也不应该缺席,这样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战胜贫困的重要力量,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解决办法。
(作者:王晓燕,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来源:人民网
标题:{教育快讯}教育扶贫脱贫 家长学校也要办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